21世纪教育网
设计作品3011325
1.抓住“清、静、悲凉”这个牛鼻子,理解情景关系。
2.学会反复诵读,品味语言,增强语言的感受力。
(二)能力训练目标
1.诵读品味重点语段,通过意象比较明了作者感情特点。 2.联想想象,身临其境,以体会意境。 (三)德育渗透目标 1.激发学生在自然中感受生活的热情。 2.陶冶学生性情,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。 教学重难点: 理解作者眼中秋“清、静、悲凉”的原因 教学过程: 一、情景导入 自古文人多悲秋:屈原在《湘夫人》中惆怅地歌唱: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。”宋玉在《九辩》中悲伤地吟诵:“悲哉秋之为气,萧瑟兮草木摇落兮而变衰。”而杜甫在老病孤愁、漂泊无依时哀叹: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”那么,秋在近代文人郁达夫心中,又该有怎样的一番滋味
转载请注明出处!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docer.com/preview/20901847
关注稻壳领福利
举报